麦家风声读后感1000字(精选4篇)

麦家风声读后感1000字(精选4篇)
时间:2022-12-15 13:25

  第一篇:麦家风声读后感1000字

  在今年的这个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风声》。读这本书时我热血澎湃,虽然它讲述的不是我生活的这个年代,我并不能够亲身体会故事里的情节,但是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东风讲述抗战期间,汪伪政权发现内部有共产党间谍。为了找出这个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特务把涉嫌的四个人关在一幢小楼中细细盘问。由于事关重大,日军派龙川肥原出马。此时“老鬼”除了面临暴露又要传送情报。但最终仍然没能找出这个共产党。吴志国和李宁玉在这个过程中相继死去。最后,其余人也秘密失踪了。后文中潘教授揭开了谜团李宁玉就是“老鬼”。李宁玉自杀前写下两封遗书,一封给丈夫另一封给孩子,给孩子的信上画着“小草图”的画,而这幅画中就有情报。西风与静风主要是为大家解惑。小说告诉我们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牺牲的英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宁玉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李宁玉面对肥原这一个阴险狡诈、善于审讯的强大的敌人,依然能保持沉着冷静,不仅经受住了肥原的种种试探,还巧妙地将其一一化解。先是用模仿笔迹的方法,将怀疑嫌疑转移到了吴志国身上,吴志国受到严刑逼供,直至死亡。当肥原最终把怀疑的目光转移到了李宁玉身上的时候,李宁玉选择服药自杀,以证清白,使得肥原最终也没有破获老鬼的身份,情报也被李宁玉成功送出。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李宁玉她的那种沉着冷静的性格和敢于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精神,我想她面对层层的严刑拷供,也是十分紧张的,但是她都能静下心来去面对敌人的阴谋诡计与最后面对死亡的从容不迫。这换做我来,我肯定是做不到。正因为如此,我才佩服她能够在如此危险的险境里将情报传递出去。这也是我喜欢她这个人物的原因,她身上有着让我学习的精神品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肥原用吴志国的假死来试探李宁玉时,李宁玉用着吴志国的假死继续来误导肥原,并且用一种近乎于天衣无缝的逻辑思维来进行误导肥原,让肥原再一次的减少对李宁玉的怀疑,当时我看的时候也被李宁玉的这一番说词所误导,也没有怀疑他是老鬼,直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佩服于李宁玉这一个人物。

  我这本书中感触最为强烈的精神是正如书封所写的大坚韧,大智慧。我看到李宁玉在一个人面对层层试探的孤独和始终传递不出情报的绝望,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找机会与外界联系的坚韧和把情报藏在画里的智慧。这正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强烈的感触。在那么艰苦,那么密不透风的地方,她却能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从她身上折射出的精神,正是这本书所要代表的含义。

  其实,我认为这本小说所要表达更深层次含义,便是从近代到现代,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一种信仰的力量。我觉得这些精神正是我们21世纪新青年所要学习的精神。就像小说封面的那句话,“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想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同样需要从情感、认知、行动三大要素上不断努力精进,我们不能口头说说,而应该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我们想要学习的想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建议大家都可以来看看这本小说。感受其中体现的人物精神和小说内涵,相信它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第二篇:麦家风声读后感1000字

  夏天的风声

  杭州的夏季已悄然而至,风拨动着树叶的弦,动听的乐声萦绕在耳边,阳光从指缝中舞蹈到地下,带来了热度。

  收到书时,满是欢喜。封面上一行醒目的字——“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就此映入眼帘,初读时并不懂得其中的深意,在字的旁边是一根正在燃烧的火柴,独独一只,伫立于此,带着静默无声的火热和悲凉,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作者将故事分成三部分—东风、西风和静风,分别以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老鬼李宁玉是如何将情报传出去的故事。

  东风主要以老潘(李宁玉大哥)的回忆为主,以俯瞰的角度,完整的描述了整件事情,既紧张又刺激,但只读这部分,读者心中难免产生一些疑问,紧接着,作者又将西风推出,以顾晓梦的回忆展开描写。在顾晓梦的回忆中可以看见一位有血有肉有信仰的爱国人士——李宁玉,西风中的她似乎没有那么遥遥而不可及,她也是一个会因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失眠,在黑夜中崩溃的平凡人,但又不那么平凡,她的任务是否完成关乎着同志们的生死、共产党的成功与否乃至中华民族的兴亡,但天才终究是天才,她最终还是成功地将情报传出,解救了老K和同志们,唯独将自己永远留在了那个黑暗的裘庄,那个大绝望的时代。最后一部分——静风,作者完成了对故事的补充,也将东风中疑问一个个解决。

  故事接近尾声了,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对封面中的梗概也有所理解,同时也被革命英雄的精神所动容。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他们为了传递革命信息,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深夜中读到此部分时,内心不由得肃然起敬,文中的老鬼并不担心自己的生死,因为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她担心的是老K和同志们的安全,是如何将情报送出去?老鬼李宁玉在无尽的黑夜中反复思索。

  在漫漫长夜中,她是孤独的,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并不孤独。在她之前,有孤身一人,缺衣少食,遭人背叛,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与敌人持续抵抗到死亡的杨靖宇将军;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文豪鲁迅。在裘庄帮李宁玉传递情报的顾晓梦也是一位对自己的信仰深入到骨子里的人,当她得知自己丈夫跟自己是不同组织时,她选择离开自己的爱人与孩子,她的信仰高于爱情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说过“有信念的人不会孤独”,所以我坚信他们不会感到孤独,他们内心的信念是他们在混沌世界中坚持的一条清晰之路。

  中国青年也应如此,不可每日消沉,虚度光阴,摆脱冷气,只应向上走,直面人生。

  中国青年应坚定自我,不被困难所打破,不被污浊的世俗所吞没,坚守内心的信仰,不必在意众人的非议和冷言冷语,尽情去彰显自我的独特个性和为人的尊严。

  在和平的年代,中国青年应坚守初心,与时俱进。在前辈不断的探索和创造下,此时的中国就是最好的时代,中国青年要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让初心伴我们奋进,让勇敢的风帆飘扬在波涛之中,让我们的旅途永不止息。

  热浪席卷着大地,夏蝉鸣叫着以表达内心的燥热。而夏季的风声却拂去了少年心中的浮躁,增添了一份勇往直前的决心。让我们等待着秋天的风带来丰收的消息。

  第三篇:麦家风声读后感1000字

  以一腔孤勇创造奇迹与真相

  那些岁月里先辈们单枪匹马,凭一已之力在与世隔绝的事务所里的以地下工作者的身份与敌人斗智斗勇,时至今日,历史的纪录者们也以无比的耐心与执着挖掘着一段段惊心动魄,又更加真实的历史真相。无疑,这过程孤独又煎熬,伴随着失败,质疑,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但也正是这一代代先辈一往无前的孤勇和孤注一掷的尝试,奇迹才有了发生的可能;同样也是一个个记录者顶着压力,坚守初心的挖掘,真相才有了面世的权力。这是《风声》所给予我的最初的映象。

  对于地下工作者来说,“孤勇”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再适合不过。所谓孤勇,是孔子所谓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换句话讲是颇有积极进取意味的“尽人事、听天命”的状态。就如李宁玉身为老鬼,在重重压力下仍能保持清醒冷静,既能有笔记替罪的先见之明,又能以不容置辩的说辞与无懈可击的逻辑,把肥原这只老狐狸耍得云里雾里,最终在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时,以命相搏,反向威胁顾小梦替她传输情报。所有看似一念之间的决定是她们在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沉淀出的智慧,坚韧,勇气。正因为如此千钧一发的时刻容不得一点犹豫和动摇,每一步棋都是一枚炸弹,一个赌注,这是一场智者的博弃。在被因禁的恐惧中隐忍,在被威胁的无助中坚守,在面临失败的绝望中再创造,这是风声式的奇迹,是千万鲜活的生命,他们崇高无上的勇气和舍己为人的革命信仰所堆砌出来的奇迹。明知前路必死,明知不可为而为,正是他们义无反顾的孤勇,将时代的不可为变成了可为。

  再放眼当今,作者创作《风声》的初衷又是后辈对孤勇精神的传承。为了故事叙述的真实性,作者走访了大陆的诸位前辈做了东风的写作可随之从当事人顾小梦同志口中了解到更为真实的过往因而完成了西风的创作,甚至于还对肥原的身平做了公正客观的介绍。这是“隐藏”与“揭露”的矛盾与碰撞,实事复杂,不论是为名为利、为私、为公,人们总是试图去改造和掩埋一个个事实,但或是为了公理与真相又或是为了不让本如此精彩的事实模版化,总有人挺身而出,去言明真相,哪怕是提及自己不愿触及的过往也在所不辞。在故事中的顾小梦率真、果决,形象鲜明,她沉着冷静,勤于思考、深明大义,而现实中的顾老同样不较名利,但她的真诚和对事实的尊重,让她再次拾起过往。往昔那个坦率果决的姑娘又乍现眼前。又如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收集着最齐全最可信的陈述。他们不屑于伪装,他们信仰真实。这个世界已有太多的虚假,那至少让我们可及的“真相”,具有它最本真的真实。虽然说真活的人往往危险,他们可能被抨击也可能被谩骂,因为人们总是过分在意自己所认为的绝对的善与恶而不愿去接受复杂又不同于我们此前的设想的真相。因此敢于说真话的人,在当今时代也是值得饮佩的孤勇者,是他们用自己的冷静与洞明尖锐的眼睛去发现那些藏在阴暗处的真相,正是这样的敏锐和勇气,让我们不被时代的巨浪吞没,时刻保持清醒。此般孤勇打破世间虚伪的表象,重塑了真实与历史的价值。

  世事复杂,至今依旧。不论是在险境中义无反顾的奋不顾身,还是在质疑压力下的执着坚持,此般孤勇都创造着奇迹与真相,该被传承与发扬。

  要在纷繁虚假的世间以满腔赤诚觅真实,在大孤独与大绝望中做一名坚韧与智慧并存的孤勇者。

  第四篇:麦家风声读后感1000字

  理想与信仰

  “世界既然这样荒唐,死了也就死了,有什么好留念的。”对于抗战时期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很普遍的生活态度。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又有多少人能坚定理想与信仰,在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呢。

  《风声》一书采用的回忆录来叙述故事。在小说中,“老鬼”作为线索人物,串起了这个悬念迭起的故事。汪伪政权重要的情报部门因为机要文件被窃取,有着重大嫌疑的吴志国、金生火、李宁玉、顾小梦、白小年五人被以执行秘密认为为由被邀请到西子湖畔附近的裘庄严加监视起来。这份被泄露出去的情报,经手人只有这五个人,所以,一定是五人中的某个人,泄露了情报,她就是内鬼,也是共党那边的代号“老鬼”的地下情报人员。但是,这个老鬼到底是谁呢?没人知道。于是,一场“捉鬼”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负责这次行动的重要人物,就是日本特务肥原龙川。他要尽快找出“老鬼”,老鬼要负责送出情报,取消取消四天后的群英会行动,以免自己人牺牲。在这种情境下,藏身敌特阵营之中的老鬼,日子是非常难熬的。一方面他和肥原及其手下鹰犬,斗智斗勇,保全自己的身份,不被人发觉。另一方面,他还要抓紧时间送出情报,不然自己的同志就会命丧敌人的枪眼。在这样的背景中,“老鬼”化不可能为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把情报送出了裘庄。

  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幸运地不用面对这些血雨腥风。但是正如书中一样,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困境,需要闯出属于自己的裘庄。没有信仰,“老鬼”就不可能成功运送情报;没有信仰,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人生的一个个困境。在你绝望的时候,在你觉得自己在面临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的时候,总有方法可以摆脱,总可以凭借自己的毅力冲出来。在夹缝中求生,孤独是常态,每个人都在深渊和峭壁之间徘徊。因为生,必须要抉择;也因为生,必须要舍弃。生是本能,但有人却甘愿去死。然而其实一个人的生命,无论生还是死,价值感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活着而没有任何价值,死了也完全没人在意,那这个人生无疑是失败的。书中的“老鬼”,指的不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只要你不屈服,永远会有转机。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突破了低谷和绝境的人,往往更坚韧,更智慧。

  《风声》贯穿着麦家对理想主义者的理解与关怀,充满着对人性的期待,将挖掘主人公的内在精神信仰作为主旨,给现代的读者们展现出了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可以说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思考。“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盛的想象、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塑造、表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这是批评家对于这本书这个作者的评价。

  愿我们能坚定理想与信念,不忘初心,在新时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Copyright © 2017 www.zhaowe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找文台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4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