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400字
一面铁丝网,两个男孩构成了一本书。这也是作家约翰伯恩在创作这本书时,脑海中一副十分简单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关于友情,关于战争的故事,本书主人公布鲁诺因为父亲的工作而被迫搬到了赶出来集中营旁的一座房子里。在一次探险中,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犹太人男孩——什穆埃尔,两人从此结识,成为了朋友。但因为布鲁诺的一句承诺,让自己陷入了黑暗之中。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第19章——第二天的经历,这一章节主要写了,布鲁诺因为自己的承诺而来到铁丝网的另一边,帮助什穆埃尔寻找父亲却被赶到了集中营中的房子里。同时我也认为这是全书最悲伤的章节,因为这一章节不仅见证了布鲁诺与什穆埃尔深厚的友谊、战争的残酷,还让我们看到了布鲁诺的单纯天真。
在新版序中,我们看到作家内心深处对那些不幸的孩子的怜悯之心,对那些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对战争的不屑。
“这一切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的故事不会再重演了”这是本书的结尾,同时我也希望世界上没有战争,没有种族歧视,只有和平,让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美好完整的家。
第二篇: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400字
这是一个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小男孩的故事,他对凡事都充满好奇心。布鲁诺和铁笼墙里的“犹太”小男孩成为了好朋友。孩子世界中没有所谓的阶级和种族之分,他认为营地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甚至他将录像中标榜的“快乐营地”和他眼前的世界相对比。他对穿条纹衣服的人充满好奇,对小伙伴衣服上的号码很是困惑。终于,他在父母的疏忽和自己冒险经历驱使下他进到了营地内部,等待他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噩运。
小男孩的结局是可悲的,甚至至死他都不是知道是为何。当他真正的踏到了营地的内部空间,才发觉自己已经无法回头。小男孩的悲惨命运也许也正是由于他本身的猎奇心理和生存环境所导致。他的天真,他的勇敢葬送了他幼小的生命。
小男孩布鲁诺的父亲为的政治军阀的残忍政策,对犹太人集体迫害的历史从一个孩子眼中展现。小男孩不愿意学习关于独一裁的教育,小男孩的母亲发现自己的丈夫的所作所为内心罪恶感的加深。
最后在小男孩母亲和姐姐的呼唤痛哭下和父亲的绝望气恼中结束了。在关押犹太人的营地中依然有许多数不清的条纹衣服静静地等待下一批新来的受难同胞的到来……
第三篇: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400字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讲述在二战时期,德国柏林一个名叫布鲁诺的9岁孩,他的父亲是一名司令官,因他父系的工作调动,全家搬到了波兰,住进一幢靠近铁丝网的房子。布鲁诺从自己房间的窗户里看到了一群穿条纹衣服的人。后来因为父母隐瞒自己对他们了解,姐姐又不理解他,他自己在“探险”时认识了波兰男孩希姆尔,希姆尔是犹太人,是铁丝网背后的男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布鲁诺为了帮希姆尔找到父母,在铁丝网背后消失。
布鲁诺和希姆尔后来去哪了?他们进了铁丝网背后的世界,和其穿条纹衣服的人同被处决了!
铁丝网的彼端有着男孩儿的向往,可他用自己的善良、纯真的眼睛,看尽那残酷的世界,用最好的想法与友谊对待最残酷的战争。铁丝网的彼端有着男孩的向往,也有着他无法了解的血腥黑暗。透过孩子天真的双眼,我们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审视人性本身。当两个孩子手拉手走向那个未知的世界,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叙述符号,而是停留在那个历史瞬间的两个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