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017年8月1日,我们迎来了建军9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走进影院观赏了一部磅礴大气、令人荡气回肠的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
两小时的影片主题鲜明,扣人心弦,描写了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光辉历程。影片歌颂了毛泽东“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远见卓识,周恩来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远大抱负,以及叶挺嫉恶如仇、用兵如神的铁军形象。他们为了和平、为了结束那个军阀纷争、豪强林立的乱世,不怕牺牲,敢于亮剑,坚持原则,为了创建一个新的中国,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勇往直前、奋斗不息。
朱德部队为掩护主力军撤退,以3000人马对抗敌军30000余兵力,面对一波接一波炮火的猛烈攻击,不顾生命危险力保三河坝阵地,蔡晴川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勇敢无畏,革命战士坚守阵地三天三夜的牺牲精神,更使后人无不为之动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烈用“血”与“火”铸就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看着影片中他们浴血奋战的画面,我作为一名90后青年感觉到热血沸腾,也感到了幸福生活的难能可贵。
你可曾知道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仅靠一件薄衫过冬,无数革命先烈在攀雪山时倒下;当你在为吃荤吃素而闹心时,你可曾知道红军当年只能吃腰带、尝百草、啃树皮,无数革命先烈在过草地时食不果腹。革命先烈“千难万险,一往无前”,虽九死其犹不悔。活在今天的你我,应该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要活得精彩,活出价值,踏实做人,细致做事,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履职尽责。
对我来说,要从最简单的“查”与“察”、“检”与“监”、“法”与“罚”的校核开始,谨言慎行,记得自己走过的路,犯过的错。“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历就不会记得。检察新闻宣传任重道远,态度并不足以支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要想更进一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便要时刻将先辈们的精神牢记在心,克服所谓的“工学矛盾”,沉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思考。习总书记说:“面向未来,面向挑战,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要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只要心中有信仰,初心不黯,坚定地走在检察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定能方得始终。
第二篇: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何为“建军”?《建军大业》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其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苦战河坝和三军井冈山会合,可以看到早期的革命先烈对信仰的坚持,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视死如归,对战友的不离不弃。让我在紧张的氛围和快速切换的镜头中,一点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不易。
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有着雄鹰的抱负。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艰难困苦的岁月,却有着磐石的坚韧。在一天天奋浴血奋战中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以三千兵力抵抗三万士兵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伤亡惨重,却为更多人争取到宝贵的生命。
摸索中探知真理,指明革命的方向。国情不同,失败中总结经验,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终一步步取得胜利。
最后井冈山上的欢呼声让我泪流满面,为什么是最后的欢呼声让我如此触动,可能在别人看来“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一句经典,但我却认为周恩来同志与毛泽东同志第1次见面时,因为两人都有着共同的信仰,在相谈甚欢时其中一句:我们虽然没有经验,但我们有尝试的勇气。最后也证明了这种尝试的勇气,让我们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成功,即使中间流了很多血,即使中间面临了很多生离死别,即使困难总是猝不及防地出现,但依然没有阻拦住这群有志青年。
现如今我们处于和平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不再饱受外国欺凌,但我们时刻要有居安思危的准备,摸石头过河,也要一步步地前进。特别是我们年轻人,遇到困难不要怕,勇于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贡献我们的力量。
再次向革命先烈致敬,正是由于他们的无所畏惧,置生死于身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以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实现入党时的誓言。
第三篇: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该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名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的“宁汉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四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七月武汉国民党决定清党,发动了七一五事变。“枪杆子里出政权”,唯有革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看不到黎明来临的曙光。他们被现实嘲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民主共和之路渺茫,各省独立是权宜之计,中华民族究竟何去何从?奋战在革命前线的英雄给出了答案。
八月一日凌晨两点,三声枪响,掀开历史帷幕。
南昌城内,朱德大宴宾客;叶挺,贺龙指挥部队英勇作战,黑夜中枪炮声不曾断绝,火光冲天,照亮了南昌头顶的天。数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攻占南昌。辛亥革命全面爆发。南昌起义轰动全国,那个在四一二政变毫无还手之力的中国共产党,拿起了刀枪,踏上武装革命的征程。但革命的路途艰险,星星之火尚未点燃,何成燎原之势?得知起义消息,四面八方的共产党员往中央靠拢,即便如此,革命力量仍然弱小。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南下,到达潮汕地区,遇到了优势敌军的围攻,敌众我寡,正面战场却停留在硬打硬冲。战斗的溃败已然成定局。主力军被打散,留守的朱德带领保留下来的军队转战湘南。此时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长沙战场屡遭重创。
1928年4月,井冈山风云际会,两支同样败退的起义军,在井冈山汇成了一支再也打不垮的红色雄狮——红军。至此,星星之火,遍布全国。我们何其有幸,生在这个国家日益强盛之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今,无需我们血战疆场,但赤子的一腔爱国之心难凉。我们铭记着每一段历史,或辉煌,或屈辱,亦或千斤沉重。在历史的影像里,我仿佛看见,飞机漫天轰炸,部队在英勇厮杀,他们冲着喊着,哪怕倒下,他们也微笑着。
时代仍在召唤,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前辈的牺牲精神和担当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把青春激情和活力集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正能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四篇: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每看完一部电影,我的内心都会有些触动。
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建军大业》也千呼万唤始出来。一个寂静的夜晚,和父母一起看完了《建军大业》,可我们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下来。
大星云集的鸿篇巨制,整个剧情风云跌宕、荡气回肠。
影片既再现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史实,又在毛主席、周总理、贺龙、朱德等历史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上下功夫,让人感受到那个动荡时代一群抱着革命理想的年轻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激情岁月,当然还有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安宁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讲了详细的建军过程,也让我感觉到那时候军人的刚毅,勇敢,忠于党的精神。最后的三河坝战役白宇饰演的蔡晴川主动提出断后时,我哭的很伤心,他们视死如归让我感触良多,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黄志忠饰演的朱德对蔡晴说:“要做壮士,不要做烈士”坚守了三天后,还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什么朱德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能坚守三天?其实他心里就一个目标,拖延时间让大部队转移。勇士与烈士,差别何在?勇士,为了目标,不怕牺牲;烈士,烈则烈矣,未必有用。古代形容一些读书人“平日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国家有难,如果一时无计可施,生尚可保存力量,或许有用;一死了之,只为自己博个烈名,于救国救民有何用呢?任何目标的达到要靠智慧、勇敢、辛苦,牺牲是最后一步,绝不能把牺牲放在前面。因此,勇士是对最终目标负责,而烈士是对自己的名节负责。“临事一死报君王”实际上是保全了自己的名节,而置大局于不顾。做勇士不做烈士的态度是真正的勇敢、智慧,才能成就真正的英雄,才能以最小的代价争到最大的胜利。
我们现在的幸福是多么的难得,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何其有幸,生在这个国家日益强盛之时。我们应该更加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惟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更加伟大,更加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