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实验作文
会跳舞的纸片
北港小学三(7)班胡芸菲
一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盒科学小实验——静电使纸片跳舞。难道纸片真会跳舞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的材料只有两个:水性笔或尺子(都要是塑料的,尺子不能是软尺),一些剪碎的纸片。
先把水性笔放在头上或者毛衣上摩擦,摩擦发热后放在纸片上。“咦,怎么吸不起来?书上明明说可以吸起来的呀!”我苦恼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加油!”老师鼓励着我说。“好!”我重振旗鼓:“那我再试一次!”神奇的是,这次我竟然真的成功了,纸片终于贴在了笔上,我高兴地活蹦乱跳。
“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老师的笑脸好像在考验我似的,“我不知道。”我一边想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告诉你是为什么,静电是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例如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有针刺般的刺痛感,令人大惊失色。现在知道了吧!”听了老师的话,我恍然大悟。纸片都能在我的实验里跳舞,看来我距离成为一名“小科学家”也不远了嘛!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我以后还要自己动手去做更多的实验,发现更多生活中奇妙的科学知识!
第二篇:科学实验作文
拉不开的书
八字门小学171班付巍
放学回家,一进门就跟妈妈说:“今天我要给你做一个小实验。”我先拿出两本新书,接着把两本书一左一右放在书桌上,再一页一页地把两本书的书页重叠起来,然后把叠好的书放到妈妈手中,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对妈妈说:“你能把这几次本书拉开吗?”妈妈说:“这有什么拉不开的,不就两本书嘛。”妈妈轻轻一拉,书纹丝不动。妈妈又用力一拉,书还是没有被拉开。这下妈妈急了,只见妈妈脸涨得通红,咬着牙,用尽全身力气去拉,两本书就好像黏在一起一样。
我对妈妈说:“看我的!”我拿起书轻轻地抖了抖,就把两本书拉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两本书重叠之后,书页间的摩擦力很大,所以才拉不开。抖动之后,摩擦力很小,所以轻轻一拉就开了。
科学真是神奇,下次我还要做别的实验。
第三篇:科学实验作文
牛奶抽象画
珍珠山小学三年级1810班方明熙
《玩转科学之有趣实验》这本书里有个小实验,名字叫“牛奶抽象画”。我觉得很有趣,也想试试看。
实验需要准备一支棉签、一瓶新鲜牛奶、几支滴管、一瓶洗洁精、红黄蓝绿色的颜料各一瓶。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实验啦!先把新鲜牛奶倒进盘子里。然后用滴管向牛奶中依次滴入颜料红、黄、蓝、绿色。再取一支棉签,在棉头处涂抹一点儿洗洁精。最后,用棉签触碰牛奶的色彩中心区域。很快就会发现,牛奶表面的色彩不断向四周翻滚,扩散,形成一幅流动的图案。
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我怎么也想不通?就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爸爸走过来告诉我:牛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以及无机盐等众多成分。彩色颜料是水溶性物质。洗洁精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表现为“两面性”,一端能溶于水,另一端不能溶于水。当洗洁精加入牛奶后,牛奶的表面张力迅速减小,于是外围表面张力大的部分拉动中心表面张力小的部分向四周扩展。洗洁精分子“亲脂”端竞相追逐牛奶中的脂肪分子并与之结合,使脂肪分子弯折、扭曲和骚动,并产生从表面到底部的循环。色素在这场激荡中随波逐流,不同颜料混合产生新的色彩,如同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直到表面张力达到新的平衡,洗洁精分子都找到了脂肪“伴侣”,牛奶中的舞会才宣告结束。颜色的行踪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分子运动的显影和曝光。
爸爸的解说我似懂非懂,但这个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善于发现,终有一天,我也能发现科学王国中的奥秘!
第四篇:科学实验作文
东城小学101班邱敏淇
星期六晚上,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
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四本表面光滑的大书、一个长方形的橡皮、一支六菱形的铅笔、一支表面光滑,圆柱形的水彩笔。
首先,我将三本大书搭成一个斜面。接着,我拿出橡皮把它放在斜面上,观察它在斜面上怎样运动的。结果橡皮像一只蜗牛一样,慢吞吞的,几分钟过去了都没怎么动,看得我好着急呀!我拿下橡皮,换上铅笔,铅笔不快不慢地滚了下来。最后我放上去的是水彩笔,它飞快地滚了下来。我又把斜面增高。这一次,橡皮慢慢地滑了下来,铅笔飞快地滚了下来,水彩笔像火箭似的滑了下来。我看见了,十分惊讶。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一、物体表面越光滑,就能越快地从斜面滚动或滑动下来。二、斜面越高,物体滑动或滚动下来的时间就用得越少。
这次小小的实验,既让我动手又让我动脑,真有趣!
第五篇:科学实验作文
神奇的自来水
北港小学三(7)班姚斯咏
今天,我看电视节目里做了一个奇妙的实验——神奇的自来水。
为了验证这个实验,我跟着电视上重新做了一遍。这个实验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个空玻璃杯子(方便用于观察)、几张抽纸、一块干抹布和自来水。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啦。第一步,拿出玻璃瓶子装上冰凉的自来水;第二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用干抹布擦干瓶口和手上的水,这样便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准确无误啦!第三步,拿出抽纸,盖在瓶口上,手要把每一个小角落都抓牢哟!要不然,水就会像瀑布一样流下来。第四步,把瓶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扣过来。等瓶子中的水慢慢稳定下来后,把握住瓶口的手慢慢松开,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没有漏下来!接着,我又试了好几次,水仍然没有漏下来。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既然冷水没有漏出来,那热水呢?于是,我又尝试用热水做实验,水仍然没有漏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在那儿冥思苦想了好久,还是没琢磨出个答案。“家庭科学家”爸爸似乎早就知道了,对我说“因为大气压强的关系,杯中装满了水,所以没有空气,纸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杯中水对它的压力。而下表面由于大气的压强,受到大气压力,这个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即使杯子倒立,水仍然不能把纸片冲走。”我点了点头,惊叹一个小小的实验原来藏着这么大的奥秘!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我还要亲自动手做更多的实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第六篇:科学实验作文
神奇的桌上火箭
珍珠山小学1810班杨晟立
听说火箭可以自制,而且只需要四支铅笔,一个空塑料瓶,一个托盘,一瓶白醋,一包小苏打,一包餐巾纸,一卷胶带和一些软木塞。我想:真的这么简单吗?用这些东西就能制造火箭?我不太相信,但还是按耐不住,准备好材料开始捣鼓起来。
造火箭工程正式启动啦!第一步,剪取一段胶带,第二步用胶带将四只铅笔粘贴在塑料瓶四周,让四支铅笔有橡皮头的一端保持齐平,然后我缓缓地将适量白醋倒入塑料瓶中,再取出一张餐巾纸,平放于桌面,将约10克小苏打倒在餐巾纸上,接着将这些小苏打用餐巾纸包裹好,放入塑料瓶口内,注意切勿使小苏打外漏。我按照制造方法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心想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实验只差最后两步了,我有点迫不及待了,拿起软木塞,塞紧放入了白醋与小苏打的塑料瓶,最后翻转塑料瓶,将塑料瓶放在托盘中,我死死盯着“火箭”,并快速退后一米多远,瞬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火箭”腾空而起,高达数米!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火箭”真的制成啦!我飞奔过去,捡起“火箭”残骸,拿在手里看宝贝似的。
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就能制造出可飞数米之高的火箭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小苏打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醋酸钠。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受到瓶塞的阻力不能“逃逸”,便在小瓶内不断聚集和压缩,使瓶内气体压强急剧升高,当瓶内压力大于瓶塞压力时,便爆发式冲开瓶塞向外喷发,将压缩气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反作用力使“火箭”一飞冲天!
小小实验蕴含的知识还不少,真是其乐无穷呢!